小時候的床邊故事,除了桃太郎之外,就是二二八事件時嘉義火車站前的列隊槍殺實錄。有記憶以來看的第一場正式展覽,是陳澄波的紀念畫展,印象深刻,他被槍決後的屍體照片,身著筆挺西裝,眼睛睜個斗大。那時最喜歡的電影是「悲情城市」與「多桑」。

 

掩滅一場殘酷的悲劇,除了無恥之外,還需要更多愚昧來支撐。無法想像那些願意不追究的人需要壓抑多少傷痛,但那並不是義務。

 

說二二八掏空一個世代並不為過,某種程度上甚至造就目前詭異且不均的社會氛圍、與華而不實甚至中空的社會文化。
那些沈重離我們並沒有想像中遠,耽溺在小確幸裡不過是溫水煮青蛙的另一個詮釋。不聽、不看、不關心、但始終存在的,就是歷史的真相。

 

以上是我發在臉書的原文,來自于下列連結引述的有感而發,而最初的原型則只有第一句發在推特上。不太在FACEBOOK發長文的,那不是我設定來做這種事的地方,也因此只提及某些層面,但卻是個傳達想法的好管道,不一定大家會看,但不能沒有人提到。

 

 

www.taiwancon.com/16273/1947年-紐約時報-對二二八大屠殺的報導.htm

Originally from Twitter:

 9f32880  

 

 

原本想用二二八當標題,想了一下又似乎太矯情。

 

「床邊故事」是完全無誤的,從小跟著阿嬤長大,曾受日本教育,所以講桃太郎、講日本人「有禮無體」、講以前嘉義市區的荒蕪(其實當時根本是重點城市,只是比起當代,建築物少很多)、嘉義的地震和大火、講空襲逃難時如何躲在草溝上,講她還是個女孩的時候,偷偷跟著鄰居跑到嘉義火車站前的廣場,看一排一排的人,蒙著眼,背對著槍擊手,打了第一鎗,大部份人倒了,但有些人在第二鎗、甚至第三鎗時才跪地,部分的男性親友被帶到鄉下避難。

 

從小被叮嚀:「不得參與政治。」

即便我的祖父,曾擔任許世賢的文膽。

在當時男外女內、男尊女卑的社會文化來說,我想祖母對於祖父的任何行動是無能為力的,只有接受、體諒與支持。但對於後代的我們,從不停止叮囑,甚至幾乎是嚴格的命令,不是太過分,她只是要我們平平安安。

 

 

二二八殲滅了一整個世代的地方士紳與知識菁英分子(當時的文化底藴之深厚是現在的我們難以想像的),之後戒嚴、白色恐怖、講方言要罰錢掛狗牌等等,不止控制你的行動、你的思考,還殲滅你的文化。上一代是活在這樣的恐慌裡的,對於保住基本生存的不安定感,你想好好活著,就聽話,就不要發表異見、不能批評政府。美麗島事件時的滅門,多麼可怕。

阿嬤的叮囑,其來有自。

 

解嚴之後,在長年威權之下,社會中已豢養了一群握有既得利益的群體。大部份的人還是聽話,或者沈默,因為一直以來發出聲音的代價很慘痛。

 

 

你以為那些過去了嗎?其實沒有。

抓點最近的事提,香港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的遭遇。嘿,你以為斷腳筋的事只有流氓才幹得來嗎?好吧,拉回來台灣,你看看那些黑色勢力都跟誰做朋友?

 

 

政治基本意涵其中一項是:政治是稀有資源的分配。

 

這得以解釋既得利益群體長久以來,掌握權與錢之後,無所不用其極的鞏固一切,並擴大版圖。想要保持掌控稀有資源的能力,就要讓越少的人參與政治,最好只有自己人在裡面。

 

 

「不談政治」、「不管政治」、「不懂政治」

這些年來,這幾句話我們難道還少聽了嗎?

更甚娛樂圈不少人以這些話「自清」、說政治好骯髒、好複雜、我什麼都不懂、標榜自己是個不沾鍋的小清新等等,一轉頭又在自己的圈子裡明爭暗鬥的厲害,還說不政治?除了一旁看了噁心之外,他們的行為也向既得利益者傳達訊息:你看我好乖好聽話,多給我一點演出機會吧諸如此類。(願意直言者不是沒有,但總是少數,而且是否發現他們總是被主流媒體邊緣化?不表態或沒意見其實也是一種意見,但刻意唱高調?得了吧。)

開口的人,或被稱為偏激、粗鄙、沒教養等種種負面字眼。

 

 

 

 

我所看到更深層的,其實是政治操弄,企圖以社會氛圍之所趨,來降低尤其年輕一代對於社會政治議題的關心。

 

越少人碰,我們越好做事。

 

 

表達不同意見的人,尤其是上街抗爭的、手拉手擋在怪手與鎮暴警察前的,那些與既得利益路線相左者必然被形塑為暴民,嘿,如果你跟他們同路的,又是另一種形象嘍(比方說那個好喜氣的顏色)。而近期的白衫,公民覺醒充滿自律,and then?  我認同那至少是一個突破,你可以從中看出多少人的恐懼與壓抑已久的不平,讓很多人初體驗街頭的感覺,但那就像糖衣一樣,事後願意深究追蹤的,又有幾個?而那些更赤裸殘酷、看似更小眾的議題呢?    

⋯⋯  你所置之不理的,總有一天反噬你。 

 

最近烏克蘭的抗爭片段讓我看了很有感觸,第一時間想到的是:台灣呢?即使不平,那股拋頭洒血的奮不顧身在我們之中是幾乎不存在的。平和冷靜也許是一個方式,但在現況氛圍與扭曲教育中,我們還殘存多少力量?「會吵的小孩有糖吃」不是沒道理,而又是誰決定我們能分多少糖?

 

 

所以公共利益被削弱、私人產權受侵害、被剝奪,不過是一種轉移,我們少掉的,都在那些人的口袋裡,在既得利益者的口袋裡。

 

讓你低薪窮忙,加班加到天昏地暗、生活品質低落但又得不到相應報酬,讓柴米油鹽飛漲,庸庸碌碌的餬口都來不及,讓你看各種煽情腥羶與網路轉帖,卻從不願深究社會議題、法案或政策,讓你買不起房子但又幻想有機會炒房收租賺一筆。

 

多少人前仆後繼想成為既得利益的一員?

不只是權、不止是錢,總有一天我們會因為權與錢,連尊嚴也沒了。社會現況正是這樣演變的,不太遠,在你看房子的時候、找工作的時候,還有,打開電視的時候。

 

 

 

我認為現況最值得注意的問題,是「歷史課綱」(已不能稱隱憂,是大患)。下面這張漫畫表達得頗精準:

 

出處請點此連結 是 Joan Cornella 的作品 

1622145_274918859341933_306911938_n   

那張用肉瘤畫的臉是否好噁心?但抬頭一望又有多少人帶著那張面具。

 

 

 

 

臉書友 Pronoia Pon 說了一句話,我認為可以作為註解

「用教育作人格謀殺和串改歷史 」

 

 

 

簡稱「洗腦」。

說穿了一直以來沒停過,各種形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但,你休想我們忘記。

arrow
arrow

    G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